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61.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Au、Sb、Hg、As矿床,常出现共生分异的现象,在空间上形成Au、Sb、Hg、As矿床、矿带相伴出现而又相对独立的规律性分布。在详细研究Au、Sb、Hg、As矿床、矿带区域分布及其产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制约Au、Sb、Hg、As矿床、矿带共生分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用预浓缩-GC/MS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大气中的CCl3F、CFC-12、CFC-113和CFC-114等4种痕量氟氯烷烃气体。结果表明,2005年珠江三角洲背景点鼎湖山大气中CFC-12和CFC-11的年平均浓度高于全球本底站,说明珠三角地区还存在一定CFC-11和CFC-12的排放源;CFC-113浓度水平则与全球本底站点浓度接近,且CFC-113和CFC-114在广州城区与鼎湖山差别不显著,表明区内其排放源强度应很小。观测日内广州和鼎湖山大气中四种CFCs的日变化幅度均较小,无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广州市CFCs总体呈夏秋高、冬春低的特征,与城区致冷设备高温季节使用频率较大有关;鼎湖山则呈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主要受扩散作用和季风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CFC-11、CFC-12和CFC-114浓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CFC-113的浓度一直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63.
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以及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各网站监测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投网次数)数据,通过同时期东海区小黄鱼产量对海区总捕捞努力量进行标准化,运用剩余产量模型中的Fox模型估算东海区小黄鱼最大持续产量(MS Y)、最适产量(Y0.1)和总允许渔获量(TAC)。结果表明,东海区小黄鱼的最大持续产量为116 565 t,相应捕捞努力量(fMSY)为4 988 315网次,最适产量为113 068 t,相应捕捞努力量(f0.1)为3 890 886网次,TACMSY=99 317 t,TAC0.1=77 468 t。建议以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TAC0.1)作为渔获量限额指标,对小黄鱼的总允许渔获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衰退原因与特征的分析,提出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必须强化湿地整体管理,控制湿地开发规模,适度退田还湖还蓄(洪区),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走集约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复合高效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浅水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65.
四湖地区水资源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湖地区是湖北省有名的“水袋子”,治水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该区降水丰沛,年均1115.3mm,产生径流深343.8mm;过境客水流量大,年均5088×1081m3;总体水资源丰富。由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匀,客水流量不稳定,常造成来水集中而形成洪涝灾害,来水不足而形成干旱威胁,尤其是春旱。建国以来,为兴利去害,四湖地区经历了隔断江湖、疏理水系、建立引水与自排系统、以及修建电排站等以防洪、排涝和灌溉为主要目的大规模水系整治过程,有效地控制了流域水患。但同时促进了过度的围湖围垸垦殖,使调蓄能力锐减,外洪内涝不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在进一步分析了四湖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内外原因之后,提出了加固堤防,完善分蓄洪区建设;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蓄;完善设施,合理调度的水资源调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6.
对内蒙古草原区典型草原不同区域内土壤氟水平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土壤氟含量从东到西呈上升趋势,典型草原土壤表层氟含量平均值为285.46mg/kg,与国内外有关文献值相比属中等水平,处于内蒙古土壤表层氟背景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67.
兰亚琼  刘锐  马正杰  陈吕军 《环境科学》2018,39(12):5541-5549
以长三角地区J市典型有机微污染水源P水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使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升19. 2%、10. 4%和23. 0%.水厂原水中检出8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16种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5种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其总浓度分别为53. 9~100. 0、6. 5~41. 8、2. 5×103~1. 1×104ng·L~(-1),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对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 5%和25. 9%,比常规处理工艺出水的水质有显著提升.卤乙酸的去除率为33. 8%~87. 0%,主要通过常规处理工艺去除;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对氯代乙酸略有去除,溴代乙酸有少量生成.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趋势,以黄土丘陵区10~45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撂荒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变规律、土壤养分含量、4种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恢复过程中主要群落的演变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茭蒿(Artemisia giraldii)+铁杆蒿→白羊草(Bothriochloa flaccidum)+茭蒿,群落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及豆科(Leguminosae)这3科占比从66. 67%降至50%,后上升到75%.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与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E)与蔗糖酶(SC)这4种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程度不同,化学计量比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菊科、禾本科与豆科相比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及植物多样性,对养分和酶活性有更显著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2. 8%、69. 1%、66. 0%,且三大科对土壤酶的影响大于土壤养分,其中禾本科与豆科对养分及酶活性表现为正影响,而菊科表现为负影响.撂荒恢复过程中草地群落优势科占比的升高显著影响土壤酶的升高,并导致土壤养分变化.  相似文献   
69.
干旱作为一种时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对农业和粮食安全、人类生活等有深远影响。目前常用的干旱监测指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无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干旱。论文利用基于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的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基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ESI(Evaporative Stress Index)、ETI(Evapotranspiration Index)和基于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观测数据的水储量变化TWSC(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Changes),对西南地区2005—2014年间的干旱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几种不同数据源下的干旱监测指标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1)4种干旱监测指标对西南地区的干旱都较为敏感,其中6个月尺度的SPI(即SPI-6)与3个月尺度的ESI(即ESI-3)相关性相对最强(R2=0.431, P<0.01);2)基于GRACE的水储量变化受全局性大干旱的影响较大,且秋冬比夏天的影响大;3)SPI-6、ESI-3、ETI-3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出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干旱过程中重心的移动,ETI-3在2009—2010年的干旱中有明显滞后,SPI-6则在干旱末期夸大干旱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HNO3的干沉降速率值最大,年均值为0.39cm/s,约为其它氮素的3~8倍.NO2和NH3是大气活性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年均浓度值分别为(11.7±3.9)和(11.0±5.3)μg N/m3,两者之和约占总无机氮浓度的80%.万州城区总无机氮干沉降总量为8.5kg N/(hm2·a),其中氧化态氮(NO2、HNO3、颗粒态NO3-)和还原态氮(NH3、颗粒态NH4+)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5,5.0kg N/(hm2·a),占干沉降总量的41.4%和58.6%.因此,为有效控制三峡库区腹地的氮素污染,应重点关注NH3的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